|
18 世 觀林(1977版)(P43)
兒 女
相 片:
自 序: 余生於唐山,自幼失怙,因家貧,無能力入私塾.乃為傢俬廠傭工,學得木匠和建築工藝.因有一藝隨身,為吾今天成家立業之本,影響余之人生至巨. 因在唐山家鄉食口眾多,入不敷出,雖勤懇賣力,亦難維持生計.因此不得不另圖出路:乃發奮強,不畏艱辛險阻,少壯之年,奉高堂老母,毅然離鄉背井,渡海南洋墾荒,希望另創天地.於二戰前來到北般鳥(現改名為沙巴)的亞庇市. 初時,仍靠木匹手藝為人傭工以維生.及稍有積蓄,則自立門戶,創立廣悅和木器傢俬,慘淡經營,為顧客真誠服務,生意漸入佳境.立業之後,生活安定,奉母命成家,生下六男六女,家用浩繁,唯有更加努力經營. 及三十年代末,日本發動太平洋戰,佔領了北般鳥,天災人禍,陡然來臨,百業停頓,市況蕭條,生計頻臨斷炊.人心惶惶,不可終日,艱苦備嘗,不言可喻.幸原子彈制服日寇,大地重光,和平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,百業如雨後春筍,於是嚐試涉獵其他行業,因經營不善而陷入困境. 所幸一藝隨身,不愁凍餒.於是重新掛起廣悅和老招牌,駕輕就熟地做回本行,時值亞庇因戰後成為廢墟,百廢待興,百業待舉,所以傢俬業和建築業供不應求.故復業之廣悅和,生意滔滔.及長子德宗和次子德清稍長,協助主理內外事務,一家十數口之浩大生活費和教育費得以無憂,此亦是吾華人不畏艱辛,勤儉克苦之傳統美德也. 編者按: 觀林家先生事親至孝,堅奉基督;一生克苦勤儉,白手成家,為人誠懇,事業有成後,不忘獻身族人和華社福利事業:曾參與策劃和創立亞庇客屬公會和雅寄楊氏福利會;堅持取自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原則.今雖因年邁,但是仍然被委任為客屬公會和雅寄楊氏福利會的永久名譽主席,可謂實至名歸也.
|